聚焦:贝聿铭

美籍华人建筑师 Ieoh Ming Pei 贝聿铭(生于1917年4月26日)可以说是现代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当他在1983年获得普利兹克奖时,评审团在给他的评语中写道,他“给本世纪留下了一些最美丽的室内空间和外部造型”。

1a332477d22d4a56d1bbec8b234c1324.jpg

© RIBA via The Telegraph


贝聿铭出生于中国苏州,在去美国学习建筑之前一直生活在香港上海。尽管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传统美术课上并未令他感到有所启发,但一位教授说服了他,让他坚持了下来。他在1940年获得了学士学位,当时第二次中日战争迫使他放弃了返回祖国的计划,最后,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让他有机会在哈佛设计学院进行进修,并与Walter Gropius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和 Marcel Breuer 马塞尔·布鲁埃共事。

d8bf18e6163e71621ae481cb73240a6c.jpg中国银行大厦. 图片来自 © Wikimedia user WiNG licensed under CC BY 3.0


贝聿铭在1955年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后来被称为 I.M. Pei & Associates 建筑事务所(后来又在1966年更名为 Pei & Partners,最后于1989年更名为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建筑事务所)。在六十年的历史中,该公司最着名的作品可能是他为巴黎卢浮宫扩建设计的方案, 其他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包括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楼波士顿JFK总统图书馆。在1990年,贝聿铭开始退居二线,逐渐开始减少他的工作量。不过,他仍然担任建筑师顾问,经常为由他的儿子贝建中和贝礼中创办的贝氏建筑师事务所担任顾问。

07d0c25ed4398c73b103a14ef0a7d9ef.jpg肯尼迪图书馆. 图片来自 © Daniel Cooper


贝聿铭被称为现代主义建筑师,并且擅长以三角形,圆形和方形等简单几何形状布局为基础,他拒绝带有全球主义意味的“国际风格”,而是倡导有效的利用环境和多变的风格 。 他为此说道,“重要的区别是在设计方法和分析方法之间对时间、地点和用处多一些考虑。”他1974年在中国时,他甚至呼吁中国建筑师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传统建筑风格,而不是以西方风格来设计。

dc8ff69d8af49f1eccba3d25bd8baac5.jpg埃弗森博物馆. 图片来自 © Jesse Ganes

AH小秘书 2 years ago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