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昕
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领军专家,大器设计工作室主任与主持建筑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央研究院“老旧社区综合改造”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硕士生导师,APEC注册建筑师、RIBA(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空间设计发展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设计红星奖终评评委、中国工业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杂志《城市建筑》、《亚洲照明》、《雕塑》编委. 作品曾应邀参展“UIA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馆主题展”与“威尼斯双年展”等重要国际展览。中国建筑师跨界发起人、建筑文化推广及展览策划人。
曾获中国建筑学会第七届中国青年建筑师奖、第二届全球青年华人建筑师奖、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荣誉。著有《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新办公楼》、《有关建筑·纯的杂》、《一地四题》等著作,发表专业论文近百篇。
主持完成30余项大中型公共建筑项目,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国内外重要奖项十余项,包括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铜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二等奖,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二等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一二等奖若干, WAF·CHINA世界建筑节2020年度最佳建成建筑大奖,German Design Awards德国国家设计奖等。
代表作品有北京昌平中软总部大楼、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新办公楼、昭君博物院、北京CBD阳光保险金融中心、武汉东西湖文化中心、上海亚兰德新能源材料研发基地、北京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寻梦牡丹亭、包头市图书馆少年宫、北京未来科技城城市设计、港珠澳大湾区珠海大横琴城市设计等。
课程概要
1.从达芬奇建筑手稿到现代建筑从达芬奇的建筑手稿谈起,分析建筑师职业的起源。分析西方从古罗马维特鲁威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伯鲁乃列斯基与达芬奇,如何从技艺精湛的工匠发展成为空间美学的制造者。阐述为什么建筑师能成为艺术家中的细分职业,进而分析近代建筑发展以及20世纪初包豪斯学院的设计思想,分析现代主义建筑与建筑师的职业价值。提出建筑师是将材料建造技术与空间美学秩序相联系,并建立系统性解决方案的人。
2.中国木构建筑与西方的石构建筑讲述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在世界建筑舞台中的位置,以榫卯为代表的历代工匠传承的事迹,从鲁班到样式雷、再到梁思成以及获得建筑师最高奖普利茨奖的王澍,分析中国建筑在文化传承和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演变进而得出中国的传统木构建筑和西方的传统石构建筑的同质与差异,即西方石构建筑是以材料方式取得永恒,而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是以低成本的、系统的方式达成永恒。
3.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建筑师在中国紧密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当下,结合自己和其他建筑师的工作谈谈建筑师的工作的价值与重要性。在中国大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建筑师肩负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让更多的“中国设计”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