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气候危机: 5个创新项目的探索

cf8396d31dbd4ce1a34818afe9fa8f8e.jpgRotterdam Climate Initiative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并通过减少50%的碳排放,成为世界二氧化碳减排的领军城市,鹿特丹市在2013年开发了一套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漂浮装置,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来适应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后果。

07f56d90be2066bcf3e6ecc1897ee064.jpgRotterdam Climate Initiative


该项目是对抗气候变化运动的催化剂。三个连接的穹顶形成一个整体,并固定在这座荷兰城市的旧港口内。这项目装置由DeltaSyncPublicdomain建筑事务所设计,是集合了创新、可持续性发展和预防气候变化等特征的前所未有的建筑范例。这些结构有不同的用途,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浮动房屋社区。这个半透明的房子依靠着太阳能供能,结构材料是由防腐蚀塑料ETFE制成的,ETFE则比玻璃轻100倍,因此是漂浮结构的理想材料。


城市花园公寓 - Moradias Urbanas / Auroville Design Consultant

6ff88cf9faab13f6f877dfb2804edd75.jpgAkshay Arora


这是一项可持续的综合城市生活应用研究和示范的项目,用于测试、发展住宅基准。此项目因当前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而拨款提供资金,并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求改善目前印度的无组织的建筑业的方法、鼓励建筑从使用高能源消耗材料过渡到使用高科技和能源消耗少的材料。

1a9154cce19cc1ddf1d46a6cf3f80b4b.jpgCortesia de Auroville Design Consultants


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此项目通过产生可再生能源成为了一个可做到不需要外界输入能源的居住地。该项目的一些关键在于:零排出的水利用率,减少和回收固体废物,当地特有的植物景观,种植有机食品。此外,校园的规划设置还有一些自然后果,比如通过整合工作和生活空间,协调社区和基础设施,以及采用清洁能源供能的交通选择(如乘坐电动汽车去外面),来减少路程中的能源消耗。


Makoko 漂浮学校 / NLÉ Architects

0574a43de2db40339b9358ea8ec34daa.jpgVia Gizmag


考虑到过去几年的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以及海岸侵蚀和热带降雨对当前生态系统的作用,NLÉ建筑事务所为 Makoko 学校开发了这个项目。它是漂浮的建筑实验型,以鼓励非洲沿海城市的建筑和城市化发展,致力于创建具有相同系统的住宅、社区中心和操场。


学校为100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而设计,提供100m²建筑面积和10米的层高,该项目使用了大约256个回收过的塑料桶制成“地基”,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并用使用过的木材来建造。电力需求依靠太阳能电池板,而雨水收集促进无臭堆肥的使用,这个方案巧妙地并可持续性地解决了此项目无下水道系统的问题。


Archifest 零碳馆 / WOW Architects

45ef88a9d656918d4c0413e25749cd4a.jpgAaron Pocock


该项目以零浪费为目标,作为一个建设性战略,并围绕两个可高速布置和可重复利用的系统设计的。零浪费战略考虑了时间、材料、成本和部件材料的来源和后期处理。包括屋顶在内的箱形桁架系统,大约最多需要7天的时间来组装完成,而保护膜的安装时间最长约为3天。总的来说,完成Wonder Wall的时间大约是10-15天。装置上的保护膜在被取下后,还可以再用于其他功能。


海上漂浮城市 / Bjarke Ingels Group

79502d8e9e6e04db182968a17d8d52f7.jpgCortesia de Bjarke Ingels Group


作为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新城市发展议程的一部分,BIG建筑事务所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扩展和可持续的并可以容纳1万人居住的漂浮城市设计方案。据估计,到2050年时,世界上90%的大城市将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导致大面积的房屋被淹,并且城市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这个漂浮城市被称作“Oceanix City”,致力于应对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人居环境问题。并且,该方案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础,将实现食物,能源,水和废物的循环利用。

a71392ab864955df72f6185e31a41e8f.jpgCortesia de Bjarke Ingels Group


Bjark Ingels 说:“宇宙中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我们的世界一直在变化,而现在,我们的气候也在变化。无论危机多么严重,有能力面对这些也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超级力量。我们有能力去适应变化,我们有能力使我们的未来成形。”
译者:高宇鹏

AH小秘书 3 years ago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