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和昼夜节律有关系吗?

夜晚,温暖的烛光,其营造出彼此亲近的舒适感,此时是讲故事,幻想和分享隐私的绝佳时机,继而安心睡去并进入梦乡。而白天,伴随清晨第一缕晨光,精神饱满的醒来。这些均与我们与自然协调统一的节奏有关。

有一门学科必然会对建筑产生影响,尤其在采光照明方面,并且启发我们重新思索生活方式,这就是时间生物学。这门科学着眼于研究生物体等应对日月活动等自然周期时体现出的短时节律周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几乎统领了自然界所有生物体的24小时生理节律。

认知昼夜节律,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睡眠以至全天候的健康生活,非常重要。

v2-b1eaa5337f602faa23589142820031a1_720w.jpg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光控制我们的昼夜节律,其可以为人体带来广泛的好处:

  • 调控生物钟。人体对光线反应非常敏感,多接触自然光、多晒太阳,能帮助启动人体内大量的生物功能,对生物钟起到调控作用。
  • 改善睡眠。缺少阳光照射会直接导致人体内的褪黑素(melatonin)分泌不足,从而影响睡眠。有些航班已经开始模仿大自然的不同光线帮助旅客消除疲劳和时差。
  • 改善心情。因为当阳光通过视神经进入大脑后,人体感受到了阳光,能给人体带来满足感的血清素水平会随之增加,人的心情会改善。
  • 对骨骼、肌肉有好处。维生素D也叫“阳光维生素”,因为我们可以从阳光中吸收人体所需要的所有维生素D。所以,在保护好皮肤的情况下,让身体多接受阳光照射,对骨骼健康有好处。

而符合昼夜节律的住宅设计,则需要把握三个核心:自然平衡、环境适应、感知掌控

由此而展开的设计要点,可以总结如下:

  1. 可变性:室内环境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跟随时空富有变化
  2. 刺激/无刺激:环境因素(光线、声音、空气和温度)刺激水平,白天、夜晚遵循规律
  3. 内与外:室外、半室外区域的设计应富有吸引力,且方便出入,在住宅的主要居住空间,居住者可适应室外条件及其变化
  4. 冷与热:在热环境中,住宅应富有合理的时空变化并适应户外温度的变化
  5. 静与噪:白天,住宅可允许一定范围的室外噪声,但是夜晚必须保证安静
  6. 明与暗:白天,住宅主要居住区域需要暴露在较强的日光条件一上,夜晚,卧室必须提供完全黑暗的睡眠环境,人工照明应适应并补充日光在一天内的光谱和强度变化以及空间分布
  7. 静与动:住宅设计应鼓励居住者多活动,同时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场所
  8. 随时节变化:在非股东会暖季,住宅应鼓励居住者使用室外和半室外空间
  9. 感知掌控:居住者可自由控制系统、调节可感智的参数变化,如照明水平、空气质量、室内温度。

v2-d501632bc1898d7616832b9e91542576_720w.jpg

18630643134 2 years ago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