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ctive house 主动式建筑认为,建筑是影响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睡个好觉之光环境
 每个人都希望早上清爽的醒来,白天积极的活动,夜间顺利地入睡,一觉到天亮。保证睡眠质量是消除疲劳,保证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由于现代人在室内工作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白天缺少足够的自然光的接触时长及照射强度,而夜间任有相当多时间生活在人工照明营造的明亮环境下,虽然我们的基因仍继承了古代人类的昼夜节律,但今天我们的身体所接受的光环境刺激已经和远古时代大不相同,白天不亮,晚上不黑,这也是导致现代人出现近视,抑郁症,代谢紊乱,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v2-6b32a254b09c32dceb7b2eaf4bc77dc3_720w.jpg

睡眠、觉醒的节奏,被认为是在生物钟支配下的人体昼夜节律的组成部分。而对其影响最大的物理刺激就是光。研究显示,在工作时间接触日光会让我们每个晚上延长46分钟睡眠时间,这证明了将健康的日光引入到建筑的重要性。

v2-b41ebd98cbefd92d3c44712d1d7ae919_720w.jpg

光对于睡眠的直接影响,主要是从眼到脑的光刺激引起的觉醒作用,和昼夜时常随季节变化给睡眠带来的影响等。而对睡眠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对体温、自律神经、褪黑素的变化。

除卧室环境外,一天中的活动包括入睡前,入睡过程中,起床前后,觉醒的过程,都有各自适宜的环境,设计需要予以全面考虑。

人的睡意是由“人体生物钟”和“保持觉醒的时长”这两个因素而决定的。因此,为了得到优质的睡眠,必须对觉醒中枢的控制,睡眠中枢的活性,觉醒时间的调整,人体昼夜节律的协调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1:光与生物节律的关系

人的生物钟的周期比24小时长30分钟左右,起床时的,光刺激会出现多个体内时钟基因共同作用,保证与大自然的节律同步,维持着包括白天活动,夜间睡眠等在内的活动周期。

有研究表明,在起床前进行渐进式的光照,人体状态从睡眠到觉醒也有一个缓冲,这样在相对舒适和良好的条件下起床能够促进白天觉醒度的上升。

v2-aee1f04c5aaa8010e03ac6cc690583ac_720w.jpg

2:光照于褪黑速分泌之间的关系

褪黑素一般在早晨阳光射入眼睛后,约15个小时以内无法分泌,在日间接触明亮的白天环境时几乎不分泌,傍晚以后分泌量逐渐增加,凌晨2:00左右的分泌量达到高峰。而光线具有抑制褪黑速分泌的作用,夜间如果室内光线较强,会导致难以入睡。

睡前,如果环境光线变暗,更有利于顺利入睡,主要也是褪黑素起效。人在产生困倦时,褪黑素的分泌也最旺盛,这样人会自然而然地进入睡眠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早上褪黑速的分泌量减少,而人的睡眠过程也越来越接近尾声。

v2-a07a52b05b109554614e7cdac3559653_720w.jpg

褪黑素的分泌和抑制作用,与光源的照度相关,也与光源的种类密不可分。白色LED这种短波长比例较大,色温较高的照明,即使照度不高,也会对褪黑素的分泌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另外,褪黑素的分泌量与分泌抑制规律,受白天光照条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与运动等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与睡眠相关的各生活场景的环境性能推荐值。

就寝前

  • 房间整体照度应在100~200lx,案头工作灯宜使用台灯(额头高度的照度应在50L X以下)。
  • 应对辉度进行控制,应使光线充分扩散,避免人体暴露在点光源的光照条件下。
  • 应采用低色温(约3000K)的与灯泡同色的荧光灯或白炽灯。

v2-8eac74426b68d22db005c9693c9028b3_720w.jpg

就寝时

  • 房间整体照度应控制在10~30lx ,辉度应在就寝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
  • 应采用低色温(约3000K)的与灯泡同色的荧光灯或白炽灯。

睡眠过程中

  • 面部附近的照度应在微亮~1lx,视野中不应有光源,地面的照度应在1~5lx,走到地面的照度应在1~10lx,应遮蔽外部光线。

起床时

  • 1000lx以上(重置人体生物钟,至少需要5000lx以上的照度)
  • 较高的色温(5000K以上)

相信,每一个阳光唤醒的早晨,都要元气满满的崭新一天。

18630643134 2 years ago
0